“以往按照村委会、村民小组来管理服务,很难适应现在群众的生产生活,无形中造成‘盲区’和‘真空地带’,一些事项想管能管最后管不了!”这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红土坡镇明么村委会总支书记、主任张应香的真实体会。南华县国土面积2343平方公里,辖128个村社区1532个村居民小组,92%的面积都是山区,地广人稀,群众居住分散。如何将分散的群众纳入到网格里,实现有人联系、有人管理、有人服务,是基层治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为此,南华县把村委会作为总网络、村民小组作为网络,在此基础上,再把网络细化,做实基层治理的“最小管理单元”——“微网络”。
“我们以5—10户为单元,农村按居住情况、城区按楼栋单元划分城乡‘微网格’6710个,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划分专属‘微网格’144个,并由村居民小组长、‘两代表一委员’、党员骨干以及物业管理人员、楼栋长等担任微网格员,探索‘五户联管,十户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罗敏说。
将党员编入“微网格”,设立909个网格党支部、1479个网格党小组,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及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实现乡村振兴、政法、城管、应急等各类网格“多网合一,一网多员,一网统管”,推动综治、民政、司法、应急等部门联勤联动、快速响应,让资源沉在网络里、服务聚在网络中。
在县城社区开展红色业委会进小区,志愿服务队、党员先锋队、“三官一律”进社区活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显著提升。“有了‘微网格’的统一管理,网格员都是左邻右舍或亲戚,实现了‘要事’变‘家事’,相互商量着就解决了!”龙川镇斗山社区居民杨莉芹说。
今年10月,五街镇中村村委会苍浦箐二村村民小组张万纯户突发疾病住院,医保报销后自费部分达7960.71元,给家庭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通过向微网格员罗发平反映,镇里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进行核实,及时将整户3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现在每月可领取低保金915元,让群众的生活难题及时得到解决落实。
基层治理需要上下协同、部门协同,但现实中信息不对称、数据不共享、工作缺乏统筹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但加重了基层负担,还影响了基层治理效能。如何把这些工作统筹起来,南华县在数据赋能基层治理工作中探寻着答案。“全县10个乡镇每年累计需报送各类表格22326张,以龙川镇为例:每年需要向县级部门填报表格2188张,仅报送农业农村局的表格就达542张,有些数据需要向多个县级部门重复报送。”南华县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数据赋能的主要内容,是依托省级建设的“云表通”系统平台,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数据归集起来共建共享,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实现常用基础数据“一键查看”、报表数据“一键生成”、风险数据“一键推送”,真正为基层治理赋能。
该县通过分析业务逻辑及报表内在关系,梳理出乡镇需要向县级部门报送表格2142张,创新开展“保留一批、合并一批、淘汰一批、生成一批、回流一批”工作法,将乡镇原来需要报送的报表整合优化至668套,优化率达68.82%。收集部门存量数据以及省级回流的人口、企业信息数据,对数据进行归整、清洗、加工,累计入库不重复数据96万条,建设完善涵盖人、房、企、事、物的“基层治理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随取随用。
数据赋能,不仅是填报表格事项的减少,还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用数据,使基层治理更加精准、高效。县委社工部相关负责人对工作充满期待:“下步,系统会自动分析,实现基层治理数据及时推送,比如将群众就医支出较大的数据及时向乡镇进行推送,将部门掌握的风险人员、风险部位信息向乡镇推送,让基层第一时间掌握情况,采取应对措施。”
据悉,通过数据赋能基层治理,全县由基层填写报送的表格将大幅减少,综合减负率预计达50%以上;推动数据共享共用,逐步实现溯源治理,有效防范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讯员 董学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