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
云岭大地被彩色装点着
金叶红果
稻黄谷香
丰收气象现农家
“绿叶”变“金叶”,成为农民“致富叶”
帮扶村产业硕果累累,走出特色致富路
“粮烟协同”发展,绘就产业发展新画卷
一田多用地不闲 农民增收“不打烊”
金叶出炉,烟农邹才保和妻子喜笑颜开(8月16日摄)。李怡霖 摄
在云南省曲靖市各烟叶产区
烟农们在春天播种希望
在秋天收获一季金黄
今年,沾益区炎方乡的烟农邹才保种了13余亩烟叶
结合烟后种植豌豆
收入近10万元
通过机械化耕整地、移栽、覆膜以及无人机植保
每亩烟田节省人工成本近800元
降本又增效
烟农邹才保和妻子在家中整理烟叶(8月16日摄)。李怡霖 摄
同时,通过“上云赋智”数字化烘烤管理系统
带来“电子眼”守护和职业烘烤师“技能加持”
他的烟叶烘烤损失率大幅下降
质量上乘的片片金叶带来了可喜收益
金叶丰收的喜悦(9月28日摄)。朱睿茜 摄
而在昭通市大关县
随着一捆捆金黄的烟叶被打包装车
今年的烟叶收购工作暂告一段落
2024年大关县共计实现烤烟产值2417.15万元
烟农亩均收入超4000元
大丰收让烟农们笑逐颜开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四排山乡班康村种植的荞麦(10月20日摄)。杨丛新 摄
随着秋意愈浓
云南临沧广袤的土地刚卸下“金色的外衣”
又换上一片新绿
玉米、豌豆、荞麦、水稻等烟后作物长势喜人
一幅绿色生态、经济高效的粮烟协同发展画面在临沧大地上徐徐展开
在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来乡民良村
村民们正忙着收割烟后水稻
2024年民良村种植烤烟3020亩
实现总收入1475.37万元
烟后种植水稻3000亩、玉米300亩
实现烟农增收429万元
沧源县勐来乡民良村的优质稻(10月12日摄)。杨会仙 摄
烟农荷包鼓鼓、日子倍儿甜
该村已成为烟区产业综合体及多元化创收发展的示范样板地
是推进烟粮协同共生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沧源名片
楚雄市子午镇法邑村水稻成熟等待收割(10月28日摄)。张筱蕾 摄
近日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子午镇法邑村的田里
水稻收割工作已接近尾声
田里劳作的农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去年,村民李永禄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
将家中的一半田地用来种植水稻
一半田地种植烤烟
今年,他又将先前种植水稻和烤烟的田地“调换”
实施“烟稻轮作”
这一轮作模式既给烤烟带来了好收成
又保障了家庭的粮食储备
还能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销售给企业从而增加收入
子午镇法邑村水稻收割工作已接近尾声(10月28日摄)。张筱蕾 摄
为了推广“烟稻轮作”模式
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积极采取措施
一方面加大对烟农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力度
提高烤烟和水稻的种植水平
另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灌溉条件
为烟稻轮作提供硬件保障
解决了烟农们的忧虑
梁河县芒东镇翁冷村丙那村小组“稻渔共生”田地(9月14日摄)。张钰婕 摄
一田多用、一田多产
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芒东镇翁冷村也凸显了良好效益
今年烟叶大丰收后
秋季的翁冷村又迎来了鱼米满仓
“烟稻轮作”“稻渔共生”的模式
给当地村民带来多重经济效益
村民们进行稻田鱼测产抓捕(9月14日摄)。张钰婕 摄
自从对翁冷村开展帮扶以来
德宏州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工作队积极推广稻鱼综合种养
让一块田产出多种效益
积极组织村民们到腾冲等地学习种植、养殖技术
邀请专家到田间地头开展现场培训和指导
形成“烤烟+水稻+稻花鱼(虾)”的立体种养模式
村民编制竹制鱼篓(9月14日摄)。张钰婕 摄
秋季,翁冷村还会开展徒手抓稻花鱼比赛
解锁稻田丰收新玩法
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进一步促进了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走出特色致富路 多产发展促振兴
除了“烟稻轮作”模式外
云南各烟区积极创新
纷纷摸索出了各具特色的种植模式
走进腾冲市界头镇的田间地头
青绿的玉米地和金黄的水稻相接
农民的身影穿梭其间
忙碌而有序地劳作着
腾冲烟区抢茬玉米与轮作水稻“平分秋色”(10月9日摄)。陈俊仁 摄
近年来
腾冲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
针对“烤烟+油菜”两季间茬空档
探索出“烟后抢茬玉米种植”和
“烟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如今
一地三产、一年三季三熟的种植模式在烟区大力推行
得到了农户们的认可
腾冲市界头镇永胜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月9日摄)。陈俊仁 摄
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多元产业的融合发展
同样也为当地群众开辟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近日,走进弥勒市西三镇蚂蚁村高标准农田玉米种植地
一排排玉米随风摇曳,长势喜人
当地彝族群众正在采收玉米(10月16日摄)。潘锦秀 摄
近年来
西三镇依托当地烟草部门投资修建的
机耕路、水窖、沟渠、管网等1876件项目工程
有序推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通过“组织引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利益联结”
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探索实践“一领一带一基地”发展模式
今年全镇高产玉米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
标准化玉米种植面积2万余亩
深秋时节
彝族群众抢抓农时
满怀喜悦全面启动玉米收割、晾晒等工作
确保3万多亩玉米颗粒归仓
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麻栗镇牛滚塘村委会金塘子村小组
四季豆的藤蔓正沿着烟杆向上攀爬
宽大的绿叶透出勃勃生机
烟后肥沃的土壤
为四季豆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使其在短短几个月内迅速生长
结出饱满的豆荚
麻栗坡县麻栗镇牛滚塘村委会金塘子村小组四季豆长势喜人(10月11日摄)。何颖 摄
近年来
麻栗镇烟叶工作站在金塘子片区积极探索“烟+豆”种植模式
鼓励烟农发展烟后作物
促进烟田的可持续发展
今年,麻栗镇共推广“烟+豆”120亩
预计增加烟农收入15万元左右
实现土地的“二次生金”
果香飘满园 农户笑开颜
走进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州城镇华侨社区的一处果园
饱满的砂糖橘挂满枝头
散发出香甜气息
近年来,华侨社区因地制宜
鼓励和扶持村民发展砂糖橘种植
多渠道、多途径开拓砂糖橘市场
此外,为推动产业发展
宾川县烟草专卖局完善并推广烟水配套工程和滴灌技术
不仅给烤烟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也进一步提升了砂糖橘的产量和质量
等待打包运输的砂糖橘(资料图)。潘怡融 摄
砂糖橘的丰收
不仅为果农们带来丰厚的收入
也为附近的村民们提供了更多“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产业发展的红利
砂糖橘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芒果喜获丰收,果农笑开颜(9月25日摄)。吴秋楠 摄
丽江市永胜县仁和镇汇源村土地肥沃、光照充足
种植晚熟凯特芒果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2021年起,永胜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挂点帮扶汇源村
驻村第一书记协同村两委积极争取捐赠资金
强化汇源村水利设施建设
有效解决了村民生产用水问题
还因地制宜引导农户铺设芒果滴灌设施
助力乡村建设和农户增收
芒果产业逐渐成为汇源村村民致富的新途径
如今,汇源村芒果种植面积已达1500亩
落实芒果滴灌技术639亩
硕大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
让人一见就心生喜悦
芒果喜获丰收,果农笑开颜(9月25日摄)。吴秋楠 摄
从一粒种子到一把粮食
从一个花苞到一颗果实
丰收的色彩点亮秋日美景
在云岭大地共同绘制出一幅幸福洋溢的画卷
(完)
文稿:
李怡霖 双炳富 张筱蕾 施一丁 赵黎颖
李艳 段伟 何颖 潘怡融 吴秋楠 朱睿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