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厅局长坐诊接诉”活动——
从“诊痛开方”看营商环境之变
每月一诊,“对症开方”。两个多月来,随着云南省“厅局长坐诊接诉”活动不断深入,厅局长与企业家面对面“问诊开方”渐成常态,74家企业提出的86条诉求得到有效办理,一批惠民生、促发展的机制体制正在加快形成。
这项在全国率先开启的创新之举,是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再提升的云南探索,正撬动一场政务服务的深刻变革。
从“坐等”服务变“坐诊”接诉
“没想到来的都是‘一把手’。”“能感受到政府真心在帮忙出主意、想办法。”三期“厅局长坐诊接诉”活动上,时常能听到企业家发出这样的感叹。
参加完第三期金融服务主题活动后,云南金浔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羊永昌接到了不少政府相关部门、银行的电话。“有专人进行沟通对接,反映的优化银行授信流程、增加中型企业金融产品、优化内保外贷业务备案流程等3个问题正积极推进办理中。我们为政府、银行的服务点赞。”羊永昌说。
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云南省提出开展“厅局长坐诊接诉”活动,解决企业诉求“直通车”问题,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1个月后,“怎么干”有了路线图:从设立专窗、“挂号”预约到“坐诊”服务、交办回复再到诊后评价、督办回访,“十步法”滚动推动问题逐个击破。
从提出到落实,从“纸上”到“地上”,背后是勇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的勇气与决心,更考验花大力气、下真功夫解难题的智慧与坚持。
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市场监管局、省政务服务管理局、省工商联等有关部门配合,围绕产业发展、要素保障、金融服务等主题,收集整理企业在投资、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症结”。企业带着问题上门,厅局长面对面“把脉开方”、限时办理,变政府部门的“坐等”服务为“坐诊”接诉,切实通过解决一个诉求,推动解决一类问题、一批问题,完善一项制度机制。
“截至目前,第一期、第二期活动办结率均为100%,企业满意度逐步提升,我们将持续跟踪企业诉求办理情况,不断优化工作模式,切实提升‘坐诊’质效,通过解决企业成长中的烦恼,让更多人感受到云南效率、云南服务、云南诚信。”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
企业诉求无小事,也是政府的心头事。在“十步法”工作方案推动下,一个个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或推进,一批着力解痛点、破难点、疏堵点的体制机制正加快形成。
两个多月前,老挝通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琳琳反映了“因磨憨口岸受条件限制,铜矿、煤炭等部分货物查验需要采样送至昆明检验,货物在口岸滞留时间较长,企业资金压力大”的问题。
在昆明海关的推动下,这一堵点问题如今有了明显进展:云南各海关技术机构于8月上线电子签章系统,以电子检测报告代替纸质报告,检测结果反馈时间缩短了2至3天;依托云南“单一窗口”平台,正开展海关实验室检测线上查询系统开发前期工作,不久的将来,货物查验检测将实现实时查询、跟进。
在首期“厅局长坐诊接诉”活动现场,云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反映了外地调来企业人才随迁子女本地入学难的问题。云南省教育部门快速响应,设立招生入学服务站点,进一步畅通投资云南企业高层次人才随迁子女就学“绿色通道”,截至8月底,包括该企业随迁子女在内的61名企业人才子女顺利入学。通过新建成的云南省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实现入学“一网通办”,让家长少跑腿、快办事。
“设施农业用地难、贷款难”是企业反映的焦点问题。因政策调整,设施农业用地难落实,企业规模化种植空间拓展受限,加上农业种植企业难有固定资产进行抵押贷款,制约了企业发展。记者了解到,根据农业发展新变化,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正抓紧研究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完善云南省设施农业用地政策和相关标准,提出切实可行解决方案。
“待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后,云南将结合实际加快落实,探索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推动政策供给更好地对接企业发展需求。”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围绕“指导企业进入新药审评绿色通道”的诉求,省药监局成立药品注册研发帮扶工作小组,为企业新产品研发和注册申报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持。针对“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未形成产业链”的问题,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逐步推动建成曲靖、红河、昆明电池回收利用基地,促进电池回收利用和新能源汽车生产行业的衔接。对于蝴蝶兰出口备案登记具体要求,省林草局正在研究制定相关管理措施,优化申请材料,简化审批流程,符合条件的出口野生植物及其制品在备案登记后一年内,可免于现地核查和专家评审等。
“接诊”是手段,关键看“疗效”。每月一诊,既是帮企业“解痛点”,也是给政府部门“出考题”,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需要多部门同向发力、答出实效,以改革的“小切口”撬动营商环境大优化,以企业群众感受之变体现云南投资兴业的环境之变、发展之变。(记者 段晓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