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08/26 09:21:27
来源:新华网

昆工建校70周年|管经院:培育创新团队 积极服务社会 

字体:

  近年来,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有效服务昆明理工大学“双一流”创建和特色鲜明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秉持开放、协同、创新的办学态度,坚持人才优先、质量立命、学术支撑战略,履行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重要使命,着力培育创新团队建设成效显著。基于创新团队建设,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一方面促进学术进步和人才发展,同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创新团队项目实施,积极服务社会,助力云南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厚积薄发 多元助力团队发展

  今年3月,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印发《关于立项建设2024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的通知》,昆明理工大学冯朝睿教授领衔申报的“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团队获批立项建设。至此,昆明理工大学获批立项建设的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达7个。

  获批立项后,冯朝睿团队聚焦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开展推进云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能提升、全面推动云南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云南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加强云南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云南乡村治理效能5个方面研究,以期对云南省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指导和经验借鉴;研究总结和提出云南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适宜路径,为激发云南乡村经济活力、缩小城乡差距、助力城乡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据了解,在冯朝睿创新团队获批立项之前,她已在昆明理工大学及管理与经济学院的支持下,围绕乡村开展了长期的系列工作。冯朝睿表示,组建团队时,在学院的积极协调下,团队已经凝聚了昆明理工大学校内与课题相关的一批专家学者。此外,团队也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开大学等围绕乡村课题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

  冯朝睿表示,项目申报前期,学校的人文社科研究院会把项目申报的相关信息发到各个学院,再由学院的科研办公室对相关教师作提醒,“会提醒我们在每个时间节点做什么工作。”冯朝睿介绍,其团队与多个学院都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机制。“这个项目能够拿下来,绝对不是靠我个人的力量。它是学校、学院以及我们所有项目团队成员通力配合的结果。”

冯朝睿教授(左二)在古茶园调研(资料图)。新华网发(昆明理工大学 供图)

  服务社会 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023年末,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孙永河教授获评云南省首届“最美社科人”称号。据介绍,孙永河致力于创新团队建设和科普工作,持续打造优秀社科团队,带领团队发扬“博采众长、特色鲜明、自成一家”的团队文化。2022年,作为社科专家寻访人,孙永河录制了“用实践回答(第二季)—绿色能源引领绿色发展”科普宣传片,在云南卫视、学习强国、云岭先锋等媒体平台播出,为云南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打造绿色能源强省贡献学者智慧和力量。

  “一个社科人的使命,就是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孙永河表示,他研究的管理与经济学科,就是要解决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他认为,做研究一方面要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要服务云南省“3815”战略,服务云南社会经济发展。

孙永河教授获评“最美社科人”(资料图)。新华网发(昆明理工大学 供图)

  冯朝睿也表示,她和团队所做的工作,就是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她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要实现的是产业的集聚、人才的回流和乡村的重建。为形成工作合力,她多次组织企业力量、社团力量、社会力量等参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作为云岭大讲堂主讲嘉宾,她积极在省内外开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讲座50多场,多次送教下乡到贫困地区,宣讲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政策、先进做法等。

  实践育人 以项目助力人才进步

  “近年来我就是以项目带人才,以具体的工作带人才,这也是我们昆工工科一直延续下来的理念。”冯朝睿说,理论基础教学固然重要,但在实践中磨炼学生同样必要,在项目中培养学生,可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项目目标、项目结果,以及项目如何开展,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通力攻克科研难关的能力和精神。关注乡村10余年来,冯朝睿和团队成员实地调研了云南多个州(市)的70多个县(区)。

  孙永河团队同样坚持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作为高校智库,孙永河团队积极服务社会,结合团队承担的国家及省部级重大课题的研究为云南省委省政府及相关企业建言献策,部分研究成果已在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

  未来,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将继续发扬敦本务实和包容担当的办学风格,以答好立德树人时代答卷为使命,多元化助力创新团队建设发展,积极服务社会发展所需,朝着特色鲜明区域一流的管理与经济学院而努力奋进。(完)

【纠错】 【责任编辑:徐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