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4 08/02 21:02:38
来源:云新闻

以生态为底色绘就民族团结进步和美画卷——迪庆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综述

字体:

  近年来,迪庆藏族自治州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走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绘就了“绿水青山”这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浓重底色,开辟出一条生态优美、群众富足、民族和睦、团结稳定的崭新路径,奏响了民族团结进步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和美乐章。

  共创生态环境“高颜值”

  层峦叠嶂,绿树成荫,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响古箐片区宛如一个神秘的自然王国。其位于“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域,是大约全球六成滇金丝猴的栖息之所。

  滇金丝猴拥有仰天鼻、粉红唇和大眼睛,是我国独有的一级珍稀濒危保护动物,栖息于海拔2500米至4700米的高山森林之中。

  “我们起得比猴子更早,睡得比猴子还晚。”天色刚亮,护猴员余建华便背起行囊启程,朝着大山的深处迈进,一直守护在滇金丝猴猴群周边,为它们投喂松萝、苹果之类的食物。一旦发现猴子精神状态不好,他会立马联系附近的野生动物救护站。直至天色昏暗,才下山归家。

  余建华今年72岁,是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响古箐片区护猴队的队员之一。过去,当地众多村民因生计所迫上山打猎、砍伐树木,致使滇金丝猴的栖息环境受到影响,保护形势十分严峻。1983年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成立后,世代以打猎为生的村民,相继踏上了保护之路。如今,余建华已经守护滇金丝猴二十八年。

  截至目前,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滇金丝猴的种群及总体数量已从1985年的7个猴群、540只左右,增加到现在14个种群、约2180-2830只,个体数量占中国滇金丝猴数量的65%。

  迪庆州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腹地,是青藏高原南缘生态屏障的核心地区。全州共建有自然保护地7个,总面积100.44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43.32%。境内拥有野生动物641种,占全省的45.2%,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

  近年来,迪庆州发动各族群众,共同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和八个标志性战役,压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责任体系,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实施天然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修复等工程,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坚决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全州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率100%,位居全省第一。同时,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乡镇、县市、州四级联建,有效补齐了生态环境存在的短板弱项,示范创建成效显著。

  2022年11月迪庆州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3年2月被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3年10月,维西县被命名为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德钦县、维西县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唱响各族群众致富曲

  “自身富裕并非真正的富裕,带领家乡父老一同致富才是真正的富裕。”秉持着这样的信念,余文光于2015在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其宗村创立了维西五安农资商贸公司,并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成功打造了滇重楼种植示范基地,立志引领群众共同致富。

  走进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藏族、傈僳族、纳西族村民们在田间有序忙碌,大家一边劳作一边说笑,演绎出一幅生动和谐的画面。

  “滇重楼通常生长于深山幽谷之中,而其宗村的气候条件与其恰好适宜。”余文光说,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滇重楼才得以在此落地生根。如今,这座颇具规模的滇重楼种植示范基地,已然成为当地群众的“绿色银行”。

  据悉,2022年,公司用工覆盖其宗村6个村民小组,带动村民种植中药材120余亩,惠及农户60户216人。2023年,公司销售额突破千万元,支付给种植户的中药材产品收购款达210万元,种植户平均增收8000元,为村集体经济带来48万元收入,让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余文光的故事所折射出的,是全州上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践行“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迪庆州不断拓宽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途径,促使绿水青山的“高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高价值”,有力推动“两山”之间的转化。而中药材种植乃是其中一条契合州情的绿色发展路子。截至目前,迪庆已种植云当归、云木香、秦艽等近20种大宗家种药材;波棱瓜子、桃儿七等10多种野生驯化药材;红景天、红豆杉等1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原料植物药材。生产的藏药包括25味松石丸、25味珍珠丸、25味珊瑚丸、70味珍珠丸等7个拳头产品。2023年,迪庆州中药材种植面积12.58万亩,产量约4.76万吨,年产值约8.43亿元。

  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托落顶组隶属于维西县塔城镇塔城村,共有38户人家,全境均属山区,山峰林立,组内以傈僳族为主,然而这里的傈僳族群众所居住的却是藏族风格的民居,所有房屋以木石结构为主,民居布局错落有致、特色鲜明。

  “托落顶小组大部分居民虽是傈僳族,但大家都习惯居住藏式的石砌房子。”刚从地里回来的傈僳族居民永忠背着背篓,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在这里,各民族彼此交融,在装修风格方面,众人不拘泥于形式,更注重方便、实用以及美观。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村里其他民族的语言,还有他们的舞蹈和民歌。”永忠表示,她还拥有好几套不同民族的传统服装,每逢不同民族的节庆日,她都会身着相应的服装去庆祝。

  托落顶小组的傈僳族群众不仅居住着藏式的石砌房子,还会讲藏语、跳弦子舞、喝酥油茶,并与藏族通婚,傈僳族文化与藏文化相互交融,和谐共生,在民族团结进步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镇里刚结束的弦子舞比赛中,托落顶小组代表队获得了第一名,而队员全是傈僳族。”永忠兴奋地和记者分享了这则喜讯。“讲傈僳语行藏家礼跳纳西舞”,在托落顶已经成为真实写照。

  此外,除传统农作物种植外,托落顶通过种植中药材、养殖生猪和黄牛等途径增加收入。生活条件改善后,村民们自发组建舞蹈队,身着不同民族的节日盛装,庆祝各种节日。

  托落顶组是迪庆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典型代表。迪庆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之地,是39.1万各族儿女共同的家园,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未间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创造了全国的迪庆样板。2021年1月迪庆州获国家民委“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命名。所辖的香格里拉市、德钦县相继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命名。

  近年来,迪庆州大力实施“润心工程”“枝繁干壮工程”,通过强化思想教育引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增进语言文字相通,凝聚各族群众思想共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喊响做实“拥护核心、心向北京”。深入开展“三江腹地石榴红”工程和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持续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经济健康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环境保护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态势,尤其是“动车时代”的来临,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记者 贡秋次仁 张帆 通讯员 贺静 毕静 庄园)

【纠错】 【责任编辑: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