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优异品种与技术现场展示观摩会现场(6月19日摄)。
为聚焦云南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十四五”目标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特色农业强省,19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西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联合举办水稻优异品种与技术现场展示观摩会,来自云南省种子协会、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强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种植端、加工端、品牌创建企业及科研单位、技术推广单位的60余人参会。
稻优异品种与技术现场展示观摩会现场(6月19日摄)。
此次观摩会集中展示了37个品种,包括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资粳25号”“云粳55号”“云粳37号”“云资籼18号”“云资籼19号”等常规稻香软米品种;“孔明谷”“寿膨谷”“瑶香谷”等可以直接产业化的香软米地方品种;“云大26”“旱优786”“吉穗优102”等多年生稻、节水抗旱稻、米线加工稻特殊专用型品种;“两优387”“昇两优丝苗5号”“宜优607”等杂交稻香软米品种;“滇紫谷1号”“版纳毫糯1号”“昭粳13”等香糯米品种。通过现场观摩,参会人员对示范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增产潜力有了直观的了解,为筛选出适应不同生态区及具有优质、高产、稳产、高抗的水稻新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云南六大名米“勐海香米”提供了优质新种源。
云资粳25号(6月19日摄)。
会上选用了云南省作物学会优质米品鉴金奖品种“云资粳25号”,并展示了全程机械化侧深施肥技术百亩示范。水稻机械化侧深施肥技术在水稻机械插秧的同时将基肥一次性准确、定量施于秧苗一侧土壤中,具有一定深度的施肥方式,可较大程度提高前期的肥料利用率,利于水稻早发和构建理想群体,从而提高产量。该技术减少了人工撒施基肥环节,能让每亩减少5个纯氮、3个纯磷,减少了肥料使用量,又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肥料利用率。2020年以来,该技术在西双版纳州累计推广应用6万亩,节本增效突出。
此次观摩会,为相关企业和单位搭建了水稻品种产业化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加大了农作物新优品种的示范推广力度,助力生产选好种、用好种,不断推进高产、绿色、优质、高效品种更新换代,夯实稳粮增收基础,促进云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全面乡村振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