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4月8日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供图
8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在昆明召开2024年 “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工作会议,总结2023年工作,表彰2023年度优秀农科服务团及先进个人,部署2024年工作,推动科技服务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会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表彰了2023年度优秀农科服务团及先进个人,并为第一批“云岭农科小院”授牌,农科服务团、科技特派队、被服务地及企业代表等进行经验交流。
发挥专业优势 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2年以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百团千员助农增收”三年行动作为云南省“百团万员”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组团式科技服务,组织1172名科技人员(含基层科技人员)组成129个农科服务团,覆盖全省129个县(区),按照“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引进推广一批新品种实用新技术、解决一批制约当地产业发展难题、服务一批农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培养一批产业发展实用技术人才”的“五个一批”工作思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人员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走进田间地头服务群众增产增收,立足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为云南省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2023年度优秀农科服务团表彰(4月8日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供图
2023年,129个农科服务团1172名科技人员累计到实地开展服务近1万天,建设科技助农增收示范基地226个,服务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1000余个,培训基层科技人员及农民4万余人次,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500余项(个)、攻关解决产业问题345个。
推进有效覆盖 继续推动农业科技人员下乡下田
2024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将按照“四个坚持”、抓实“五个一批”,抓好“五小工程”,持续推进“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将坚持精准服务,建立院层面直接服务州(市)的工作机制,直接到州(市)了解地方需求,打通服务体系;通过加强调研,进一步调整优化服务团人才结构,实现产业需求与服务团专业特长优势精准匹配,做到人员数量有保证、实际参与服务时间有保障。
同时,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将“必须深入基层,必须到实地开展服务”作为核心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走进农村、走到田间地头和农民中间,建立产前、产中、产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让群众真正能种、会种、种出收益,严格将每个团队累计服务不低于90天的基层服务时间落到实处。
“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2023年度先进个人表彰(4月8日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供图
此外,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将坚持有效服务,针对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服务,特别针对“一县一业”主导产业、粮经协同、林下经济等找准切入点,做实科技支撑;将巩固(新建)100个以上科技助农增收示范基地(点),每县至少形成一个有影响力的科技示范“打卡点”,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产业增效、农民增收模式;2024年,将在每个县选择至少一家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帮助企业节本增效,带动地方产业发展。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将坚持联合式服务,通过加强团队间合作,鼓励跨专业、跨领域、跨单位组建农科服务团,打造一支合格的现代化科技服务队伍;加强与地方农科院所和农技推广部门的合作,充分吸纳地方科技人员参加服务团,参与科技服务,更好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此外,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交流与合作,更好服务乡村产业振兴。
第一批“云岭农科小院”授牌(4月8日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供图
2024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将抓好“五小工程”,打造“云岭农科”品牌,以群众可感可及的科技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成效,利用好“云岭农科110”小程序、挂牌成立一批“云岭农科小院”、推出“云岭农科抖音小课堂”,共建一批“云岭农科示范小农场”,培育和支持一批乡村创业小团组等多种措施加强农户与专家的紧密联合,提高服务效果,推广农科实用技术,带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