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安宁市金方街道凌波社区,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小区里暖心的公共设施。虽然房屋都有近20年的历史,但三步见长椅,五步见凉亭,无电梯的单元楼里配备了可折叠的“爱心椅”供老人休息,一个个细节都体现出对老年人的友好。
老小区如何管理得精细又暖心?答案就在小区里随处可见的银发党员、银发志愿者身上。记者采访时,遇到湖光小区党支部书记张英美带着老党员正在检查住户和周边商户的消防安全。她说:“虽然退休了,但还想为社区做点事。”
凌波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人多、老旧小区多的社区,居住的多是昆钢集团的退休职工及家属,60岁以上人口占到社区总人口的近40%。过去,由于老小区物业管理力量较为薄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又离得远,公共事务无人管,成为小区居民的一块心病。
凌波社区党委书记陈会芳说:“老职工过去从生活到工作样样有企业管,难免存在一些‘等靠要’思想,这几年我们让老党员带头,调动居民自治的积极性,进行社区微改造、完善社区微服务。”
凌波社区有6个居民小区党支部、32个离退休党支部,党员1280名,是安宁党员人数最多的社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党员有900多名,有热情、有经验、有时间的“银龄党员”成为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
为了充分发挥好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凌波社区党委创新年龄分段管理法,对于年轻党员主要运用云岭先锋App实现智慧化管理,对于50至60岁的党员,以定期座谈的形式了解情况、集中学习;70至90岁的党员则定期上门走访。
经过摸排,凌波社区将50到60多岁条件合适的老党员组织起来,嵌入社区1个三级网格、6个四级网格、32个微网格,担任网格长、楼栋长,带头联系服务群众。
着手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社区党委创新了“微协商”治理模式,牵头成立业委会,与物业公司搭建了“石榴红驿站”议事平台,让住户提出民生“微提案”,网格长搜集问题上报,居民小区党支部和社区党委与物业协商解决。对于物业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调动街道、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周边商户等资源共同解决。
通过这样的协商议事机制,社区党委牵头,以社区捐一点、爱心单位捐一点、党员群众捐一点、物业企业捐一点的形式搭建了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教育实践中心、“长寿亭”和“红亭”等20个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公共设施,安装了30条便民椅,让居民有乘凉、避雨、开展活动的地方。还在学校对面、公园旁建设了“暖心驿站”,供学生家长、外卖小哥、快递小哥等人群休息。
在“大家的事大家一起做”的过程中,党支部的凝聚力增强了,社区居民参与共同事务的意愿也越来越强。当前,社区党委组织辖区内的退休职工成立了“润心服务队”“男人帮扶团”“老姐妹帮扶团”“智慧母亲”“巾帼志愿者”5支党群志愿服务队,为居民提供下水道疏通、理发、磨菜刀、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并对孤寡老人、困难家庭开展走访慰问。社区党委定期开展的“月月说事”民意收集、“你好邻居”睦邻节、“健康家庭”社区运动会等活动渐成品牌,营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氛围。
凌波社区3期5栋网格长徐文说:“这几年,大家都感受到了社区的变化,有什么事微信群里一通知居民都积极参与,比如我们小区这个红亭,从设计、买料、投工居民都参与进来了,这是对社区党委工作的认可。”(记者 郎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