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云南洱源“非遗”走进大理西湖风景区,舞白族“板凳龙”,展演民俗文化,迎接中国农历龙年的到来。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斯甘俏艺术团演员王煜琼介绍,“板凳龙”有10斤左右,要做龙抱柱、龙翻身、龙上天、背靠背等12套动作,分演是“小龙”,合则成“巨龙”,有翻、滚、转等大幅度的动作,对女演员来说,既是技术活,更是体力活。
洱源“板凳龙”在动作特征、表演方式和道具制作上,都有自己的特点。“龙凳”为二人条凳,凳面上套“龙衣”,前端绘龙头,中部绘龙鳞,后端绘龙尾,一条“龙凳”便栩栩如生。
大理州洱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杨盈川介绍:“一条‘板凳龙’就是各种民间艺术的综合体,它集书法、绘画、剪纸、雕刻艺术和扎制编糊工艺为一体,融体育、游戏、舞蹈为一炉,是民间娱乐、健身、沟通情感的一种文化活动,更是传承中华民族龙文化的重要载体。”
大理州洱源县第四批民族传统舞蹈板凳龙代表性传承人杜建华表示,在大理白族地区,每逢喜庆日子,有舞“板凳龙”的传统,祈福祖国“龙”腾盛世,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记者:何春好
摄制:罗新才
报道员:杨树章、李雪梅、杨锦元、陈思瑾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纠错】
【责任编辑:刘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