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拥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近年来,当地大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推出生态科普研学游、非遗文化体验游等旅游“打卡”新选择,让迪庆州晋升为文旅消费市场的“宠儿”和众多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云南省税务局“媒体走基层”集中采访小组来到了迪庆州,围绕“看文旅”主题,深度了解当地税务部门通过精准推送政策红利,精细提供税费服务,精心开展辅导解答,助力迪庆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策直达,生态研学游“出圈”
在普达措国家公园中,有一家生态教育图书馆,窗外是连绵草原、雪山湖泊,屋内是自然微缩景观和生态科普读本,游客们面朝雪山草甸,感受书海芳香。
负责该图书馆运营的迪庆州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普达措旅业分公司负责人侯寿鹏向采访小组介绍,近两年随着生态科普研学游的兴起,企业积极探索集生态教育、科普研学、户外体验为一体的文旅教融合发展新模式,在公园里打造了生态教育图书馆和生态走廊,每年吸引上万名游客前来“打卡”学习,景区获评2023年云南省第一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我们改变传统观景旅游模式,推出生态研学等项目,这离不开政策支持和税务服务,今年以来企业累计享受增值税减免等优惠超430万元,税务部门还针对企业位于山区的特点,推出远程帮办等服务,遇到难题也能及时连线得到解答。”侯寿鹏说,在政策资金助力下,企业已在景区完成林下生态自然教育步道建设,将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直观的研学体验。
同样改变传统旅游模式的还有香格里拉维西滇金丝猴国家公园经营有限公司,该公司财务负责人和顺明表示,围绕“滇金丝猴观赏和保护”这条主线,企业组织暑假和寒假研学游活动,还成功同当地小学举办了“我眼中的滇金丝猴”美术研学作品展。税务部门及时送来延续实施的税费优惠,企业享受小微企业税收减免等优惠超12万元,使企业打造自然生态博物馆这一计划有了启动资金。
精细服务,非遗体验游“吸睛”
多民族聚集、多文化交融的迪庆,孕育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访小组走进当地非遗文化富集区,来到藏香、黑陶等非遗文化产品制作工坊,深入了解手艺人如何用巧手创造作品,并将生产一线打造成非遗体验旅游热门地。
迪庆藏香技艺传承人江参是迪庆松林文化旅游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他打造的松林藏香品牌在迪庆颇有名气,走进松林藏香非遗传承馆,除了正在挑选购买藏香的游客,江参正在向前来体验藏香制作过程的客人介绍着藏香制作的工序。
“我们能专心传承藏香手艺,背后离不开越来越智能便捷的税费服务,税费业务实现网上办,绝大部分业务在家就能办,省下更多的时间专注于传承手艺。”江参说,“税收服务队定期上门走访,为传习馆提供专业的政策辅导,我们目前已经在北京、成都等地建立了藏香直营店,并计划推出制作体验活动,传播制作手艺。”
与江参一样,作为省级尼西黑陶非物质文化继承人的拉茸肖巴经营着香格里拉市吉诺陶社,今年他已经接待了上千名前来体验黑陶制作的客人。“税务干部通过线上线下多方式解读税费减免政策,提供辅导服务,让我们在传统黑陶土锅制作的基础上,推出了黑陶咖啡杯、黑陶餐具等产品制作体验,受到游客的欢迎。”拉茸肖巴说道。
为助推非遗企业融入文旅产业发展,迪庆州税务部门选派业务骨干组成税费服务团,全面梳理辖区非遗企业名单,为企业量身定制政策“明白卡”,通过短信、电话、视频连线和实地走访等形式推送优惠,精准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做好办税缴费服务,助力非遗企业搭上旅游发展“快车”。
国家税务总局迪庆州税务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全州税务部门将瞄准迪庆旅游发展新机遇,为文旅市场主体推出更多个性化、定制化的税费服务举措,让“真金白银”政策红利助力全州文旅行业蓬勃发展。(完)(曾超 和宏业 邱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