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廊白族农民画社老奶奶在作画 记者 秦蒙琳 摄
沙溪古镇 记者 秦蒙琳 摄
洱海生态廊道 记者 黄兴能 摄
杨丽萍民族音乐剧《阿鹏找金花》 通讯员 杨继培 摄
大理,山川俊秀,文化底蕴丰厚。
位于苍山马龙峰麓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现了同陕西半坡遗址类似的半地穴式房屋;宾川白羊村遗址的土木结构房屋,类似陕西庙底沟的房屋建筑;剑川海门口出土的碳化小麦和黍,属于黄河流域典型的农作物……从诸多考古证据中都可以看到,洱海区域文明与黄河流域文明早期的交流。洱海银梭岛贝丘遗址的考古发掘,证明了洱海周边5000年前已经有人类生活。
跨越千年沧桑,大理的特色文化正以全新姿态传承迭代,一个个文化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正在大理遍地开花。
“大理美好生活季”季季新鲜
正午时分,洱海生态廊道龙龛七号民宿/彼漫咖啡馆面朝洱海的长吧台前,游人往来穿梭,风景如画。“大理的景色和气候在全国难寻。通过艺术品位和自然的结合,游客在这里体验到一种大理独有的生活方式。我的店刚开业3个月,每天的营业额可达1.8万元。”主理人孟舟曾参与成都宽窄巷子及锦里的前期商业策划、建筑设计,2018年,他来到大理定居,成为大理生活方式的引领者。
近年来,咖啡逐渐成为“慢节奏”“理想生活”的代名词,与社区、露营地、景点等场景捆绑。喜洲“麦田咖啡”从油菜花开、风吹麦浪到稻谷金黄,一年四季都是热门打卡点;洱海生态廊道边的“心邸咖啡”凭借一扇面朝大海的窗,与日出、海鸥一同在短视频平台“出圈”;遍布洱海东岸的咖啡营地、咖啡车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公路文化。
据统计,目前大理市有咖啡门店180多家,提供精品咖啡的酒店、客栈超过1200家,以咖啡等饮品为载体的旅游文化如今正风靡巍山古城、剑川古城、沙溪古镇。从古城到洱海边,从村庄到田野,散落于大街小巷的咖啡店成为大理的生活标签。
今年8月发布的《大理州建设咖啡之城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一系列扶持咖啡产业发展壮大的配套政策,有助于聚集咖啡技能人才,培育“咖啡+非遗”咖啡市集、景区咖啡车等多元业态,打造文旅融合的“咖啡之城”。
2022年12月,围绕“四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目标,以“有一种生活叫大理——大理美好生活季”为主题,大理州成立重大文化艺术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印发《“2023有一种生活叫大理——大理美好生活季”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小河淌水音乐季、风花雪月诗歌季、苍洱律动舞蹈季、光影大理影像季主打活动,并在2023“有一种生活叫大理”发布会暨抖音心动目的地启动仪式上正式发布,启动四季活动。
随着“美好生活·诗意大理——2023首届大理诗歌节”活动、“唱着情歌去大理——中国民歌展演·云南大理情歌汇”活动、2023第十届大理国际影会等活动的成功举办,洱源梅花节、大理兰花茶花博览会、祥云弥渡桃花节等文化艺术活动有序展开。截至目前,大理州已成功举办文化艺术节庆活动94项,为市民和游客描绘出诗意生活的大理样本。
从巍山小吃节的长街宴、三月街的赛马大会,到火把节时巍山古城里的火树银花,旅居大理的外地游客主动融入一个个民俗节日;从杨丽萍大剧院、“唱着情歌去大理”、国潮音乐节,到遍布山海田园的文创集市,大理兼具原生态与现代性的生活方式,让国内外游客从游山玩水到游文赏艺,沉浸式体验“有一种生活叫大理”。
四季户外运动之城喜迎盛事
10月27日至29日,首届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在大理举行。全国汽车(房车)露营集结赛(大理站)、绿水青山中国休闲运动挑战赛(大理站)、中国万水千帆赛、大理环洱海自行车赛、大理徒步行五项户外运动赛事依次开赛,几乎涵盖了“山、水、路、空”全域户外运动项目。
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地貌、四季如春的生态环境,铸就大理天然户外运动场的特质,是户外运动、高原训练、休闲康养和举办高端赛事的首选之地。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氛围的日渐浓郁、体育健身设施的逐步完善,催生出大理户外运动的众多新场景和新业态,已形成“海、陆、空”全域户外运动发展的新格局,大型户外运动项目有序推进,小型户外运动项目遍地开花。
七星国际越野挑战赛、大理国际马拉松赛、澜湄合作大理爱情马拉松赛、“七彩云南”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赛、亚洲龙舟锦标赛、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全国女子排球联赛等国际国内大型赛事的成功举办,持续彰显着大理这座四季户外运动之城的澎湃活力。
2023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上,漫步苍山洱海最美徒步线路获评十大精品徒步线路;大理市环洱海自行车赛骑行线路获评十大精品骑行线路;“古城慢时光·大理不一样”精品自驾线路获评十大汽车自驾运动游线路。
“风花雪月、自在大理,2023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选择在大理召开就是对‘自然与人文交响’主题的最好诠释。”大理州委书记杨国宗在首届户外运动大会洱海高端论坛上表示,户外运动已经成为人们发现美好、寻找快乐的一种生活方式,大理秀丽的山水风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人文风情,已然成为运动与文化深度交融的最佳载体。
大理州正以“全域体育+全域旅游+全域美育”为目标,积极探索、加快推动体育、文化、旅游、康养等业态深度融合,打造四季户外运动之城,全域旅游康养之地。
“艺术家第二居所”日臻成熟
洱海源头的凤羽坝子被《新周刊》创始人封新城称作“地球头等舱”。2015年,封新城创办“千宿文旅”,在这片土地上进行“空间媒体”“慢城”“乡创”等理念的实践,吸引了数十位外来及本土的乡创人“微隐隐于凤羽”,与这片土地产生联结,共创“小而美”“乡而洋”的乡村振兴模式,洱源县凤羽镇佛堂村成为一座具有国际风范的艺术乡村。
2020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博士后、大理大学引进人才周建朋的指导下,大理苍山脚下的中和村整合村民闲置院落56院,向艺术家开放作为创作之所。国内知名艺术家100余人成为村里的新居民,在此展开音乐、绘画、陶瓷、书画、服装、漆器、颜料制作和装裱等艺术形式创作,中和村成为集美术馆、国际艺术家园区、国际写生基地、艺术游学研学基地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
大理市双廊艺术小镇居住着杨丽萍、张杨、赵青等艺术家,他们厚植舞蹈、建筑、电影、农民画、白族彩绘等文化艺术,着力打造双廊艺术品牌。本土建筑艺术家赵慧军在深山里建成“伙山美术馆”,并配建半山酒店和小型会议中心,形成伙山文化生态圈雏形。上海自由艺术家沈见华2009年就来到大理定居,在伙山村建立“白族农民画社”,教授当地白族居民绘画,并带领农民画家们赴外地进行交流展览。经过20余年的发展,如今的双廊艺术家聚集,“艺术家第二居所”聚落日臻成熟。
2020年成功举办“中国环境舞蹈展·大理舞蹈季”之后,大理州充分发挥舞蹈艺术家杨丽萍的带动作用,吸引众多知名艺术家的目光,将创作目的地、活动出席地、作品首发地确定为大理。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到大理定居的“新大理人”已有近10万人,其中各类艺术家有近2万人,大理已经成为“艺术家第二居所”的最佳选择。
目的地婚礼催热洱海环湖旅拍
2023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期间,大理展区苍山洱海的背景墙前,滚动播放的婚礼视频以扎染和鲜花做空间陈设,屏幕下显示的“最佳爱情表白地+目的地婚礼+旅拍+婚礼电影”,向路人展示着苍山洱海“山盟海誓”的浪漫景致。
“我服务了1000多对新人,目的地婚礼占比很高。”大理山河影像负责人罗天添从事目的地婚礼跟拍5年,在她看来,大理让举办婚礼、旅游、蜜月旅行的结合成为可能,带来一种新的体验。
大理目的地婚礼协会会长赵灿辉认为,“苍山为盟、洱海为誓”的浪漫宣言和风花雪月的美景,让大理成为令人向往的婚礼目的地,同时,“有一种生活叫大理”“去有风的地方”等热门文旅IP也为大理带来了更多流量,让许多年轻人愿意到大理来举办婚礼。
从2019年起,大理目的地婚礼每年都以超过200%的增速递增,连续4年排全国第一。据行业协会统计,去年大理完成2481场目的地婚礼,较上一年增长了218%,整个行业产值突破1.2亿元,今年预计举办5000余场目的地婚礼,年产值有望突破3亿元。
全民阅读活动热涌白州大地
“3年前,我们把先锋在云南的第一家乡村书局呈献给大家,把一个物质粮仓变成了精神粮仓。3年来,我们把5.5万余册人文社科精品书籍以及15万余件先锋定制的特色文化创意产品传递给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先锋的蝴蝶效应也在持续扩散,助力北龙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今年8月,位于剑川县沙溪镇北龙村的先锋沙溪白族书局迎来了3周岁生日,书店轮席董事长张瑞峰深情介绍了沙溪先锋书店成立3年来,文化给乡村带来的变化。
近年来,随着一家家阅读空间在城市乡村的出现,一个个读书组织遍布城乡,一批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如春潮般在白州大地涌动。
2022年,大理州委第一次“双月茶叙”把全民阅读列为重点工作任务推进,要求提升阅读空间的覆盖率和普及率,做到处处可阅读,随处有惊喜的效果,力争把大理打造成为全省阅读量最高的城市之一。
结合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大理州积极构建最美阅读空间。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中的主阵地作用,加强总分馆制建设,推进通借通还“一卡通”服务,打造“图书馆+”模式,实现图书馆阅读资源共建共享。不断完善农家书屋、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向公众提供阅读服务的功能,推动全民阅读基础设施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有机结合,有效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
通过各级推荐、网络投票等,全州评选出州级“最美阅读空间”5个、“全民阅读示范基地”13个、“最美阅读推广人”15人,推出“书香大理·悦享生活”主题阅读系列活动、“白州读书月”“大理小诗会”“大理读吧”等特色品牌阅读活动。2023年1至10月,全州共开展全民阅读活动3265场次、参与人数近35万人次。
首届“村PK”炒热乡村文旅
国庆黄金周刚过,首届“乡愁大理·最美乡村”入选村庄漾濞彝族自治县平坡镇向阳村委会阿尼么村便启动了游客服务中心和农副产品展厅建设。今年国庆假期,阿尼么村迎来了旅游高峰,村民们正铆足了劲,投身农文旅产业。
今年4月,大理州举办首届“乡愁大理·最美乡村”推选活动,打造“诗画苍洱·乡愁大理”特色品牌,剑川县沙溪镇寺登村、漾濞平坡镇阿尼么村等30个村庄获评“乡愁大理·最美乡村”称号。“‘村PK’活动的举办提升了阿尼么村庄品牌知名度。今年国庆长假,村庄每天接待游客400多人,农副产品也成了抢手货。”2018年,在外闯荡多年的音乐人李永康回到阿尼么村创业,将自家的老屋改造建设成为村里的第一家高端民宿“007艺术农庄”,带领村民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他告诉记者,全村村民看到了发展旅游业的希望,家家户户都投入到旅游项目的建设中来。
“5年来,各级政府争取项目资金支持,阿尼么村实现了污水集中处理、人居环境提升,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以‘007艺术农庄’为基础,在村间道路改造、民宅改造民宿的过程中加入艺术元素,让阿尼么向艺术村蝶变。‘村PK’还提高了老百姓对农文旅发展的认识,大家都积极参与到农文旅发展的项目当中来,目前在建的6家民宿预计明年元旦投入使用。”向阳村委会副主任李江女介绍,阿尼么村共有44户200多人,将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品”的思路,每两户发展一家民宿,在全村发展22家民宿。
大理州农委办副主任、州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纯介绍,通过组织系列宣传活动,充分展现首届“村PK”活动入选的30个“最美乡村”风貌、风物、风情、风味等特色亮点,让游客有地可寻、有史可讲、有物可看、有情可感,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增强游客参与感、体验感,打造大理“乡村旅游新地标”IP,讲好大理乡村振兴故事。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实至名归
2023年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期间,大理展区非遗传承人尹旺松的“鹤庆万松记手工纸”展台前,每天挤满了咨询、参观、购买的游客。
云南艺术学院研究生金炜威研究的是云南本土民族文化。这次在文博会上见到熟人尹旺松,让他很是惊喜:“大理现在的发展,不管是文化还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虽然造纸技术已经不需要使用古法传承方式来实现它的实际价值,但是如果我们能对它进行仪式化建构和文化创新,就能让我们记住这一段文化,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东西发扬光大。”
鹤庆手工白棉纸因纸白如棉而得名,薄如蝉翼、韧似锦绫、纸质细腻、薄厚均匀。在鹤庆县30多家手工造纸作坊中,尹旺松家的“正和记”棉纸,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今年55岁的尹旺松是鹤庆县松桂镇龙珠村尹家手工造纸的第九代传承人,从事手工造纸已经38年。“我们的白族手工造纸选用鹤庆县金沙江流域的构树皮作为原料,制作工序非常复杂,要经过浸泡、发酵、上石灰等20多道工序,再反复漂洗,40多天才能造出纸张来。”在祖辈的传统技艺基础上,尹旺松经过改良和创新,现在可以生产东巴艺术纸、贡棉纸、花草纸、普洱茶包装纸、书画宣纸等十余种不同类型的手工棉纸,产品远销东部沿海地区。
自2011年被公布为全国第11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来,大理州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积极探索民族传统文化整体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途径,全面推进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开拓非遗活态传承、整体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2023年1月,大理州295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被正式授牌纳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目前,大理州共有四级非遗项目72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8项,位列云南省第一;有四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344人,其中国家级12人,数量位居云南省前列。全州建成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剑川木雕、白族扎染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遗馆、综合传习中心、传习所(点)、非遗工坊(传承作坊)、“非遗+旅游”示范点、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等非遗保护利用设施265个,建成大理州非遗馆、南涧跳菜传承展示中心等近10个非遗重点传承体验设施。
大理市双廊非遗旅游小镇、鹤庆新华银器旅游小镇、云龙诺邓古村、喜洲古镇白族特色非遗旅游街区、巍山南街非遗旅游街区、弥渡县密祉镇文盛街村6个项目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记者 秦蒙琳 段苏航 通讯员 杨一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