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新貌
绿树田舍、稻香鱼肥,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启别村村民舒展的笑脸,映照出高原最美秋色。
近年来,启别村依托独特的山水田园风光,以“旅游+土特产”模式,打造田园综合体,抓好典型示范,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不断创新拓宽农村发展路子,激发群众参与发展、共同致富的主动性。
原生态环境引客来
位于启别村哈达小组的哈布达民宿紧靠着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潺潺,树荫幽幽。民宿内院的花坛、古树、石阶错落有致;房间宽敞明亮、干净卫生。
提到对启别村的喜爱,来自成都的客人高旭华打开了话匣。“我已经在这里住了18天,就是因为这里的生态环境好。单单看这里的云,每天都看不腻。闲暇时,我还可以到周边采采野花,到田间捉蚂蚱。最重要的是,这里民风朴实,我在村里闲逛的时候,经常有村民邀请我去做客,启别村的好,不住下来是感受不到的。”
乡村民宿。
近年来,塔城镇依托独具特色的山水、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开办民宿,推出摘蘑菇、捉稻田鱼、徒步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哈布达民宿采用“股东+经理”模式,股东负责房间销售,本地人负责管理,服务好游客。经理和冬梅就是启别村冲壳小组人。“我喜欢家乡,在这里工作既能赚到钱,又能照顾爸妈,还能为家乡发展做贡献。”她一边熟练地为游客泡着茶,一边说,“现在,我们村里的人外出打工都少了,大家在这儿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民宿+”感受乡野慢生活
随着乡村旅游发展日益红火,“到乡村去”正成为越来越多的游客首选。
村民夏云琴用自建房经营着一家民宿。“以前我在外打工,后来借着启别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自己开民宿,今天我家6个房间都满啦!”
夏云琴的民宿依山而建,在山脚的灌木丛中,放着20多桶蜂箱。她不仅经营民宿,还卖土特产。这里的野蜂蜜口感略带苦味,绿色天然无污染,一直不愁卖。
塔城镇气候适宜、物产富饶,有冰葡萄酒、火腿、核桃、藏红花、中药材等品质优良的土特产。近年来,塔城镇依托乡村旅游带动土特产销售,走出了一条就地致富的路子。
村民陈宏坚持走高端乡村旅游路线,采取“公司+农户”模式,从农户手中收购土特产,经过初加工后再卖出去。加工过程中他一直严格把控品质,今年光销售土特产就达200多万元。
目前,启别村共有酒店民宿26家,可接待乡村旅游人数279人,带动115户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
种植藏红花。
政策支持释放经济活力
启别村里,有不少纳西族特色民居。鹅卵石、瓦片等材料镶嵌在院落天井的边边角角,组成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镂空的木质门窗雕刻着花鸟禽兽、琴棋书画、人物故事等。纳西族民居的传统韵味,增添了启别村的底蕴和烟火气息。
为加强风貌规划,保护好塔城镇域内民居传统风貌,维护好镇域内山水田园等空间肌理,维西县制定方案,对藏族民居、纳西族民居和傈僳族民居进行风貌管控,进一步保护民居建筑,保留民族记忆和乡愁。
启别村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优先,全力推进河长制、林长制,大力开展绿美乡村建设,让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把“四美”(最美城镇、最美村庄、最美家庭、最美人物)创建融入乡村旅游发展全过程,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乡村融入自然,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目前,启别村森林覆盖率达86.46%以上,生态游、林下养殖业蓬勃发展。
启别村集中力量建成中药材加工厂、冷链基地等一批优质项目,延伸拓展产业链,大力发展土特产初加工和深加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塔城镇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塔城镇将立足区域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规范建设高标准特色客栈民宿,巩固好传统农业,保护田园风光,策划稻田摸鱼、田园采摘、趣味捉鸭等农旅体验项目,提高游客旅游体验感和满意度;同时,积极引导村民种植绿色、高品质土特产,以旅游业带动土特产销售,促进就地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