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频道 > 新闻 > 正文
2023 09/09 09:06:58
来源: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云南省农科院高山所召开滇牡丹成果推介暨现场观摩会

字体:

滇牡丹成果推介暨现场观摩会(9月7日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供图

  7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云南省农科院高山所”)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宝山乡住古村大坪坝科研试验基地召开滇牡丹成果推介暨现场观摩会。活动旨在展示滇牡丹新品种、新产品、资源圃、示范种植及自主创制的“乔灌草”林下经济种植新模式,推进滇牡丹和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果推介会上,云南省农科院高山所的高山生态恢复与景观创新团队负责人重点介绍了以滇牡丹为主的“乔灌草”林下经济种植模式及多年来团队在海拔3400米的大坪坝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退化类型土地(撂荒地及火烧迹地),开展了滇牡丹在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

滇牡丹良种采种圃(9月7日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供图

  滇牡丹具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的特性,是集观赏、药用、油用为一体的功能性乡土植物,可作为西南地区高海拔区域水土流失治理、荒山绿化和生态修复等的重要乡土树种。灌木以滇牡丹为主搭配常绿乔木长苞冷杉、云杉、高山松及粮草作物马铃薯、百合,构成了大坪坝生态恢复“乔灌草”三位一体的林下经济种植新模式。目前已示范种植1000亩。该模式充分发挥乔、灌、草的空间结构、时间组配、生长习性等植物资源优势,形成各植物间协调生长、相互促进的立体结构,构成植物多样、结构复杂、防护功能强大的水土保持林草植被生态系统,形成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观摩会现场(9月7日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供图

  观摩会上,丽江市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检测中心组织相关专家组成测产鉴评专家组进行了现场测产,滇牡丹“玉丹一号”在每亩550株的“乔灌草”栽培模式下,单株籽粒最高产量0.62kg,平均0.24kg,折合亩产127.92kg,测产结果喜人。

  同时,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滇牡丹良种采种圃、滇牡丹新品种“丽丹1号”、滇牡丹良种“玉丹1号”、滇牡丹籽油及滇牡丹花蕊茶等成果,增进了对滇牡丹和林下经济产业的了解和认识。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乔灌草”林下经济种植模式将助力滇牡丹产业逐步形成生态恢复、林下种植、产品加工等融合的滇牡丹产业链,助力云南省滇牡丹产业和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完)

【纠错】 【责任编辑: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