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台放映机、一卷胶卷、一块6米见方的幕布,一场乡村电影的“放映室”就已搭建完成。夜幕降临之际,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永平镇碧鸡小组聚满了群众,大家自带小椅子围坐在广场,激动地等候大荧幕上电影上映。

看电影的群众有老有少,一个个悠闲自得,情节精彩处会大呼过瘾,跌宕起伏处会紧张角色的命运,共同沉浸在这场绘声绘色的文化盛宴中。“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的露天电影,这次的抗战片我很喜欢,平时忙完活计就洗漱睡觉了,要是每天都有影片看就好了。”碧鸡小组长李学云说道。
2012年以来,永平镇实施“电影下乡”工程,精心筛选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片在全镇轮流放映,让公益电影走进村组、校园、广场等,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文化惠民走深走实,11年来共放映电影约400部,放映场次达4000余场,切实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从“小组今天好像有电影看”到“快来!看电影的时间又到了!”诉说着农村电影深入群众的变化历程。“我平时基本在下村的路上,每个村一年至少得放12部电影,每次放映时,村里的老人小孩都聚在一起热闹,这样的氛围让我觉得农村的夜晚有了温度,自己的辛劳很值得。”电影放映员李子春说道。

为让乡间夜生活更加“有声有色”,2023年起,永平镇将每周五定为“公益电影放映日”,在集镇勐嘎广场定期播放“新鲜”影片,号召大家前来观看。不用奔波到村组,集镇群众也能就近在光影娱乐中感受正能量的洗礼,亲身体验文化生活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中相互沟通了解,增强邻里团结,广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我已经快二十年没离开镇上了,也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原来外面的城市是这样的。”80岁的李成仙边看电影边说。乡村电影不仅为百姓的业余生活带来了文化乐趣,同时也犹如一扇连接外部世界的窗口,不断拓宽着观影群众的见闻,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透过电影屏幕感知各地的发展变化。
乡间的夜晚本是万籁俱寂,电影放映却“照亮”了百姓的夜间精神文化世界。未来,永平镇将不断加强文体阵地建设,继续推动农村公益电影惠及基层群众,让文化繁荣成为人们随处可知可感的现实生活。